英雄兒女智慧之光永遠奪目
在十年內戰、十四年抗戰和三年解放戰爭時期,柴山保革命根據地的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,經受住了血與火的考驗,表現出不屈不撓的革命意志和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,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烈人物和感人事跡。這里面,不乏智慧與勇毅并存,急中生智擊敵退敵的英雄故事。今天,老區人民站在紅色熱土上,深情回望偉大祖國壯麗七十年,我們僅在烽火歲月燃成的史詩中采擷幾朵智慧的花火,與大家分享,以此緬懷先烈,弘揚精神,牢記使命,與偉大祖國一起,昂首奮進新時代!
一支山歌護英雄
1929年秋,也就是柴山保革命根據地創建最紅火的時期,在王灣村有一位叫福榮的姑娘,天資聰穎,在村蘇維埃政府辦的夜校里學習了半個多月,就能讀書識字,特別是寫得一手好字。一天上午,村蘇維埃領導讓她提著一桶石灰,到山背后的幾塊大青石板上刷寫革命標語,她興致勃勃,邊走邊唱起了山歌??赡苁巧礁杼^響亮,竟然引來從新集三石門處偷襲過來的國軍注意。這隊約有一個團兵力的國軍對她采取了包圍攻勢,幸虧她站在高處,遠遠望到了這群穿著黃狗皮的大隊敵軍。這時,她忽然想起村里正有吳煥先的赤衛隊和蘇維埃干部在開會,該怎么通知他們呢?跑回村去報信,已然來不及,急中生智的她便使勁地改詞高唱《八月桂花遍地開》的歌曲,以吸引敵軍的注意力,同時通過悠長而尖銳的聲調通知村民。果然,不少村民知其歌聲用意,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了正在王家祠堂開會的吳煥先等領導,從而避免了革命隊伍的損失。據村里群眾講,福榮當時改唱的歌詞是:“八月桂花還未開,白匪搜剿到村來,我的同志哥哥喲,速速轉移走呀,切莫屋里待,屋里待……”此時,敵人長官已知其用意,怒罵了一聲,順手從一士兵手上奪過長槍,瞄準村姑射出了罪惡的子彈。福榮姑娘掉下了山崖,鮮血染紅了秋色。村民們說,在村姑犧牲的地方,每年春天的杜鵑花開得格外猩紅,并時有杜鵑鳥在不斷地鳴叫,就如姑娘的歌聲婉轉斷腸。
一只鞋智奪三條槍
1928年6月5日,國民黨十八軍駐長沖的一個營和一個便衣短槍隊,由清鄉團團長方曉亭帶領,從長沖向工農革命軍駐地河南灣奔襲。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領導人曹學楷、吳光浩帶隊阻擊。正在河南灣村養病的七軍隊員鄭曾敏,聽見槍聲,立即出門加入戰斗。一上山嶺,迎頭碰上一個倉皇逃命的匪徒。鄭曾敏手無寸鐵,便急中生智,順手脫下一只鞋,佯裝手槍,對敵人大喝道:“不許動!繳槍不殺!” 當時,這名敵人已被四周突然發作的槍響嚇得膽戰心驚,在茫茫的霧氣中,以為鄭曾敏真有手槍,就乖乖地繳槍投降。正在這時,又有兩個匪軍從后面趕來,鄭曾敏一槍打死其中一個敵人,另一個敵人嚇得趕緊丟槍逃命。就這樣,鄭曾敏用一只草鞋巧奪了三條槍。
一只笛子文武兩用
1928年6月,不滿11歲的陳店鄉程七灣人程世清參加了獨立團,跟著吳文保學唱了許多革命歌曲,還學會了吹笛子。1929年6月26日,國民黨數千人的正規軍向鄂豫皖邊區發起了所謂的“羅李會剿”。程世清根據獨立團團長吳華高的指示,奔走在各部隊和赤衛隊之間,傳達避實擊弱,堅壁清野的命令。一日清晨,天剛蒙蒙亮,空中飄著濃重的霧,程世清到連隊傳達命令的途中,突然遇到兩名持槍的國民黨士兵。是躲藏還是拼一下?正所謂“初生牛犢不畏虎”。他決定利用早晨霧大、能見度低的時機拼一把。于是,把笛子當作槍使,突然沖到一個敵軍的后面,大吼一聲:“繳槍不殺!”兩名國民黨士兵以為他手中有槍,又是從背后突襲,嚇得慌忙放下武器舉起手來。程世清押著俘虜回到團部時,團長吳華高大為贊賞:“你的笛子還真是件法寶:文能宣傳發動群眾,武能克敵制勝,了不得呀!了不得!”團長還獎勵了他一支真正的小馬槍。
勇毅當頭,智謀取勝,先烈們在艱苦的革命年代舍身取義,卓絕奮斗,用熱血與信仰澆灌出革命理想的勝利之花。新時代的我們,當秉承先烈遺志,牢記復興使命,用新時代的思想和科技武裝頭腦,在新的歷史舞臺上,奮力鑄就更加奪目的光芒!